4月27日,学校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参加会议。会议由学校党委委员、副院长于秀国主持。
会议通报了2021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学校网络安全事件相关情况、分析了网络安全事件产生的原因、指出了下一步网络安全工作的开展方向;解读了《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(试行)》(以下简称《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》)、《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数据管理办法(试行)》(以下简称《数据管理办法》)两个文件;启动了开展2026—2028年学校信息化项目库申报工作。
会议要求,要贯彻落实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本次会议精神。一是要提高站位,深刻认识信息化与数据管理的重要意义。当前,数字化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。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,将其作为提升治理能力、优化育人环境、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抓手。两个文件的出台,既是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必然要求,也是破解当前信息化建设中数据孤岛、重复建设、安全风险等问题的迫切需要。《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》明确了信息化项目建设的职责分工、建设流程,以及运维管理等内容,旨在理清工作分工,加强工作配合,避免重复建设、杜绝资源浪费,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。《数据管理办法》明确了“数据权属归学校所有”,强调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,要求各部门树立“数据赋能”意识,通过统一标准、及时更新、共享应用释放数据价值。安全是信息化发展的底线,两份文件均将安全贯穿始终,《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》强化全流程安全监管,《数据管理办法》细化分级分类保护要求,必须时刻绷紧网络安全这根弦。二是要强化担当,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。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,定期研究重大问题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要发挥枢纽作用,加强整体规划和系统推进,做好协调服务;各二级单位要扛起主体责任,依据《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》《数据管理办法》和项目库申报要求,提早谋划,充分论证,按时报送。三是要把握机遇,提升工作成效。当前,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,我们要认清形势,抓住机遇,抢占新高地。聚焦学校和师生的实际需求,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教学、科研、管理等业务场景,切实解决师生“急难愁盼”问题。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对教育教学的赋能作用,夯实信息化基础,推进智慧化治理。要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,切实把互联网+人工智能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学校发展的最大增量,以高质量信息化建设为学校建设赋能增效。